目前分類:從Adolph的家看世界 (3)

瀏覽方式: 標題列表 簡短摘要

#01這篇趴兔哦…,主要是在講我在馬太鞍看到的所見所聞。照片有四十六張之多…,希望大家可以耐心等候網頁開啟的時間哦。有耐心的人相信一定會有美好的回報的。^^
這個第一張是我在花蓮第二天住的hotel…,都沒有雙人、單人房了。我花了一千五住這間四人房。好大哦…,希望以後我的房間能有這麼大就好了。^o^

#02左邊那張是給我睡的…,右邊那張給我的行李跟相機背包睡…,臭襪子睡地上。

#03嘿嘿嘿…,這是我的大浴缸…,泡在裏面…,其實沒什麼感覺耶…,不知道為什麼有這麼多人喜歡這種東西?= ="我有自拍了一張泡澡的照片…,為了怕大家熱烈索取就沒放上來了。^^

#04這是從馬太鞍回花蓮市的路上。這是一座橋。

#05孤單的小綠。

#06台糖的空地好像都會種些波斯菊哦。

#07這是從馬太鞍要出來了,遇到的火車。

#08這是看太鞍最後一眼。其實這裏是個民宿。

#09美美的池塘。有些些天空的倒影。

#10這裏是賣咖啡的吧?

#11房子是建在池塘上的。

#12天空的倒影不是很清楚哦。

#13這對父子讓人覺得很羨慕。

#14這是大家在溪裏抓蝦的成果…,看不出來哪些是溪蝦耶。

#15他們說原住民是這樣子抓溪蝦的。

#16溪裏放很多這種東東…,黑黑的那個…,說這個是生態的抓法…。= ="我搞不是很清楚。

#17這算是個荷花池吧?

#18步道跟野薑花。

#19很乖的蜻蜓。

#20這是一開始拍他的樣子…,上面那張是因為他飛走後又回來…,我拍到的。

#21這個方向我沒有過去拍…,植物的生態可能跟這邊差不多吧。不過…,沒過去看是不會了解那邊有什麼昆蟲跟動物的。

#22這一條是正中間的步道…,整個溼地裏只有一個人在逛。就是我…。還有其他人啦…,只是他們在抓蝦。

#23一大堆不同植物裏的蓮花…,什麼植物都混在一起…,這算是馬太鞍的特色吧。

#24這是稻子耶…,真有趣…,第一次看到野生的稻子。

#25這是溼地的源頭吧?沒有水…就沒有溼地。

#26遠遠的是海岸山脈。這裏也在花東縱谷裏。

#27構圖雜亂…,豪無章法。我如果有個攝影老師的話…,一定會被碎碎念的。

#28這樣子的天空倒影蠻棒的。

#29這是從上游的溪水引下來的。所以溪水好清徹乾淨。

#30這是從瞭望台上看下來的…,小溪裏的水真是乾淨。我記得小時候住台南市安南區的時候我們家門前的小水溝也是這麼乾淨的。我練騎腳踏車還摔進去…,自己爬不出來,不記得是我弟還是我妹去求救的?把我拖出來…。= ="

#31木頭橋。

#32這是他們在佈置那些黑黑的樹枝…,準備之後蝦子跑來之後…,讓住宿的人下去抓蝦的。右邊那一區也是…,可是是要給蝦子住的,所以不可以在那裏抓。這件事情給我一個啟示…,在家當宅男比較不會有生命危險…,你看那些愛跑出去玩的小蝦子…,後來就被抓了… 。嗚…。

#33那隻鳥類我也不知道是什麼?好厲害…,就在走面上走來走去。凌波微步。

#34這是瞭望台上拍的池塘…,很有江南庭園的感覺。

#35池塘裏密密麻麻的一大堆植物…,種類也很多…,重點是…,我只認識裏面的浮萍跟布袋蓮。其他我全部都不認識。

#36這裏來逛逛真的是不錯…,逛完了,再去台糖吃冰。

#37我很喜歡這個一球一球的植物…,不知道是什麼?很美。之前在烏來也有看過。

#38這是剛進來沒多久…,找到的一個小水池…,嚇我一跳…,我還以為馬太鞍溼地怎麼這麼小一個?= ="

#39這是進來投宿的人們…,好特別哦。感覺很棒耶…,坐遊覽車來的…,可是好像都是親戚朋友…,老中青都有。這種感覺真好。

#40這個水池是在餐廳旁的水池…,那個野薑花就淹在水裏…。

#41這個美麗的建築是廁所。

#42這個是餐廳的樣子…,有賣一些簡餐吧?

#43這是我迷路…,走到溪邊…,拍照留念。

#44這是在尋找馬太鞍溼地的過程中拍的。

#45這個也是在迷路時拍的。

#46我一開始是跟著這部車走…,後來他們好像也找不到馬太鞍溼地…,我就超他們的車…,回到一開始的入口…,再重找一次…,後來才發現…,原來馬太鞍溼地現在是民宿業者在維護的…,所以找不到只有一開始看到的一個馬太鞍溼地的路標…,接下來要看的路標都是要看民宿業者的啦…。真是的…,害我迷路很久。
下集介紹:接下來我要開往冬山河了哦…(事實上是迷路到冬山河),然後再往太平山。請繼續收看哦。

Adol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3) 人氣()


李家同
台大電機系學士,美國加州柏克萊大學電機博士。歷任清華大學工學院院長、教務長與代理校長、靜宜大學校長、暨南大學校長,現任暨南大學資訊工程學系、資訊管理學系、生物醫學研究所、通訊工程研究所教授。
曾獲得許多獎項肯定,有國科會連續五屆傑出研究獎、教育部工科學術獎、侯金堆傑出學術獎、中華資訊學會榮譽獎章、斐陶斐榮譽學會傑出成就獎……等。
同時,他特別關懷弱勢族群。曾擔任台北監獄與新店軍人監獄義工,目前仍為台中啟明學校和新竹德蘭中心的義工,教孩子數學與英文。
他的文字深受許多讀者喜愛,溫暖人心,每一本都是各大書店的暢銷書。著有《讓高牆倒下吧》、《陌生人》、《幕永不落下》、《鐘聲又再響起》、《一切從基本做起》、《李伯伯最愛的40本書》等。

就 讀台大電機系時,李家同就開始參與社會服務工作,數十年如一日,即使在他擔任清華大學教授、靜宜大學校長與暨南大學校長的期間,仍然持續不輟。為了拉近貧 窮孩子與一般孩子在英語能力上的差距,李家同不僅持續於每週一天,到新竹德蘭中心教小朋友英語,還寫了英文文法書,研發英文光盤,目的就是要讓更多缺乏資 源的孩子有機會學好英文。
曾擔任台北監獄與新店軍人監獄義工,目前仍為台中啟明學校和新竹德蘭中心的義工,教孩子數學與英文。


八十八年擔任濟南國際大學校長,九二一震災協助校園整建及埔里鄉民復建工作。
李 家同筆下的「德蘭中心」,正準備進行40多年來第一次的大樓重建工程。五月底舉辦了一場「德蘭懷舊感恩之旅」,隨著舊照片的出籠,看看照片裡的小孩,早就 長大離開成家了,40多年前興建的二層院舍,也因九二一震災牆壁龜裂、走廊的樑柱下陷了。每周日固定到德蘭中心教孩子英文、數學的李教授是中心長期的義 工。


以下是李家同個人首頁的超連結。
http://www.csie.ncnu.edu.tw/%7Erctlee/

Adol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2) 人氣()

李家同看教育、看窮人、再看自己 「把窮小孩都抓來念書補習!」

更新日期: 2007-05-28 記者:田習如

李 家同是外省優勢家庭栽培出來的學術精英,李永豐是台灣鄉下一路打混到台北的劇團怪卡,用所有的刻板印象來看,他們兩人是天差地遠的兩條平行線。不過他們卻 在同一個點上交會,並且分別用自己的方式,在許多人沒注意到的偏遠角落發光發熱,為台灣的弱勢兒童帶來希望與歡笑。李家同成立博幼基金會,在南投埔里、信義鄉等地幫貧窮的學童補習,已吸引聯電、鴻海等大企業響應;李永豐發起「兒童藝術工程」,發願要讓他的紙風車劇團走遍三一九個鄉鎮,演戲給弱勢孩童看,也已得到部分在地中小企業資助。
是什麼樣的閱歷、性情,讓這兩人一路陪伴台灣的弱勢孩子?他們又是用什麼樣的視角觀看自己和社會?

如 果只讀李家同的文章,你會以為學生口中的「李伯伯」是個溫和親切、循循善誘、對社會憂心忡忡的老好人;如果只和他交談,拿一些普羅大眾憂心的「笨問題」問 他,你會以為這人怎麼如此狂妄、沒耐性,但他嘴裡罵人的同時卻又笑嘻嘻穿起外套、整裝讓記者拍照,簡直是個「怪老子」,一點都不像外界賦予的形象。

做公益績效明確吸引大企業

若 再看李家同長期以來投入的弱勢學童課後輔導工作,也看到他對學生英文能力的重視及親力親為(他會自製英文錄音讓學生學發音,並曾出版兩本英文教學書),則 會讓人明白這位出版了十餘本散文集的理工科教授、學術界大老,對我們這個社會愛之深、責之切,或許有點傲慢(一個多小時的訪談中他常常掛在口裡的是「這我 早就說過」、「我都知道」、「我厲害呀」、「你們懂不懂啊」……),但並非那種光說不練、只會批評的名氣學者。
李家同選定了一個最沒有人關照、卻 也最能從基本改善台灣社經不公平結構的領域著手——把貧窮的小孩從教育中拉上來,讓他們的成績變好、順利升學,不要輸在起跑點上。他把自己長期幫助弱勢小 學生補習的經驗,在二○○二年發展成一個公益取向的「business model」,以一千萬元基金成立博幼基金會,免費幫貧窮、學業不好的小孩補習。李家同認為與其透過加分等優惠方式鼓勵弱勢者升學,不如從基本救起,讓弱 勢學生成績變好、真正具備競爭力。
這個模式厲害的地方,一是利用在地大學的學生,成為補習師資的充沛來源;二是把教學績效量化,學生、老師、捐款 人都能清楚看到學童的進步。博幼基金會執行長周淑禛指出,李家同特別強調「品質管控」,認為社會工作不要一直講愛心,而是要有效果,因此目前學童課輔的科 目主要是較容易測出學習績效的數學和英文,國文則尚在發展一套可以客觀評量的指標;此外,來補習的學生均按能力分班,李家同認為這樣才能讓不同程度學生明 顯感受自己的進步。
博幼是透過學校提供成績較差的弱勢學生名單,經過家庭訪問等程序後,讓學童以小班制上補習課。周淑禛說,博幼第一年收的一班國 一生,丁等程度的占了高達近六成,三年後丁等比例降為四分之一,已經達到像一般學校裡的比例了。此外,來教書的大學生可得的酬勞約分為六成底薪、四成按授 課成效給獎金,也是績效控管。
正是因為這種明確的績效,吸引了許多做公益也要講求效益的企業人乖乖掏錢出來贊助。像聯電管理主管到訪博幼,第一句 話就問學童上課率多少,一聽到高達九成三就立刻說「那我們可以坐下來談了」。聯電基金會已從博幼「技術移轉」,在竹科、南科兩個據點都與在地大學合作,為 當地弱勢學童課輔。郭台銘的永齡基金會,也在主事的女兒郭曉玲親自走訪信義鄉了解課輔實況後,宣布與博幼及全台七所大學合作,預計捐助七億元。





李家同:登記分發勿輕廢

更新日期: 2007/06/23 07:10 記者:記者張錦弘/台北報導

學者李家同、建中校長吳武雄都認為,不應輕易廢高中職登記分發,才能讓沒多元才藝的弱勢學生仍能靠考試翻身;採計在校成績也要三思,除非社會相信其公平性,否則會造成更大爭議。

暨 南大學教授李家同認為,任何一個國家,都需要專為培養學術菁英的高中,也需要能培養藝術、體育菁英的學校,所以像建中這類的明星高中有存在必要,制度也應 保留用登記分發方式,招收學科成績比較好的學生,即使建中都用申請入學招生,相信建中也不敢招收學科太差、只會彈鋼琴的學生。

李家同說,多數國中生,其實沒什麼特別才藝,上高中職看的還是基測成績,所以要求登記分發廢掉,萬萬不可;採計在校成績,也大有問題,偏遠學校因競爭小,學生分數可能打得較高,若這些學生因在校成績高進了明星高中,很可能讀不下去,反而害了學生、徒增挫折感。

建中校長吳武雄也認為,廢登記分發是個大學問,要小心處理,申請、甄選入學有其功能、目標,對特定學生較有利,經濟、文化弱勢的學生,還是要保留分發名額,讓他們完全憑實力考進來。

採計在校成績引發的負面效應,吳武雄更擔心。他說,民國七十九年北市實施自學方案,採計在校成績,引發各界質疑,不同學校的在校成績無法比較,且可能造成學生太大壓力,每一次平時考、段考,都像基測一樣重要,因為將來都要採計,學生情何以堪。

建中畢業、剛甄選上台大醫學系的李宣澤也說,偏遠地區的學生,沒錢、沒地方學才藝,只能靠認真讀書取勝,升學制度一定要像大考一樣,保留類似聯考的登記分發,讓他們只要認真讀書也能出頭天。





廢登記分發? 李家同:不如恢復聯考

更新日期: 2007/06/24 06:50 記者:記者楊惠琪/台北報導

暨南大學教授李家同昨天痛批教育部政策朝令夕改,廢除國中基測登記分發是迎合優勢家庭,拉大城鄉差距,還不如恢復聯考。

台北市立教育大學昨天舉行畢業典禮,李家同應邀致詞,對當前的教育政策有感而發指出,教育部因為學者的一篇研究報告,視為很嚴重的事情,不但政策禁不起挑戰,甚至有官員表示將廢止登記分發的機制。

他痛批教育部的決定倉促,重大政策沒有三思而後行,未考量諸多的後遺症,如果教育部一意孤行,將激化社會的不滿情緒,絕對會出大問題。

他說,現在的主流價值,只關心那位學生在基測考了最高分,那些明星學校要多少分才能考進去,卻忽略偏遠地區孩童可能連分數的計算都不會。

他認為,教育政策應以縮短城鄉差距為前提,提升程度落後的學生,而不是硬把鄉下小孩送進建中,就算教改成功。

針對教育部對高中職入學要採計在校成績,李家同說,不但對學校行政人員帶來極大困擾,還要思考都市和偏遠地區學校那個第一名的程度比較好?同樣是全校第一名,但鄉下學校第一名程度可能只有都市學校的十五名。

李家同說,與其廢除登記分發,倒不如恢復聯招制度,既然以前的聯招弊病現在也都有,走回頭路至少公平性不會受質疑。

李家同也痛批現行教育政策,都是由優勢學生家長所操控,他有感而發勉勵即將為人師的北市教大畢業生「以天下弱勢的小孩為教之是一樂也」,也提醒中央,弱勢孩子也是中華民國的公民,他們的好壞,也攸關國家的競爭力。




以上的這三則新聞是我在奇摩的新聞裏搜尋得來的。我主要想呼應的是李家同教授對教育部想廢國中基測登記分發制度的看法。

以下是我的看法。

在我第一次從電視新聞上得知教育部有意將國中基測的登記分發制度廢除時…,我覺得非常的憤怒。因為從我所受到過的教育…,學過的教育理論來說。教育的目的應該是要改善整個社會大眾的生活。不管是從物質面的養活自己…,或是精神層面的充實自己、讓自己快樂來說,教育都是一個很好學習到這些知識甚或是智慧的管道。

我們以前的教育最受人所稱讚的就是考試製度的公平性,為了維持公平性…,犧牲掉的是學生某部份的快樂童年,讓我們的學生都承受到了極大的壓力。這一切…,在國中基本學力測驗開始之後…,本被寄望會因而有所改善的,但這幾年在一綱多本之下…,好像改善的也不太多。學生的壓力依舊、家長、學校仍是同樣的升學導向的思維。考試從以前的聯考一試定終生…,好像是改善成為了兩試…,我不覺得會定終生啦…,不過至少是接下來的三年。

目前國中基測分發分成兩大部份…,一個是推薦甄試跟申請入學、另一個是登記分發。這是兩種不同思維下的產物…,前者是希望給一些有特殊專長或表現的學生有別個升學的管道。後者是希望還能某種程度下的保持原來聯考製度的依分數決定分發學校的管道。但在這幾年的觀察中…,我們只看到學生能有其他特殊才藝的大體上都是家長花了很多金錢跟心力苦心裁培而來的。這些家長的社經地位普遍是中上階層的家長。而那些中低社經地位的家長往往因為生活難…,常常是連在家陪小孩的機會都不太多,更何況是讓自己的小孩子去學才藝呢?

我以為教育的目的不在於複製整個社會階層,讓社經地位高的人去接受比較好的教育,享用比較好的教育資源。相反的,應該是打破社經背景的藩籬,給學生們同等的發展機會、以及取得資源的機會。

目前光是看國中及大學的申請、推甄就可以看得出來,家庭社經地位較好的學生往往都在推薦甄選時佔盡優勢,光是看大學推甄時…,大家花大錢去推甄就可以知道錢真的可以買機會,對沒錢的學生…,可能連報名都是困難。如果升學的管道只採取單一的申請跟推甄的話…,這真的會是中華民國在台灣千古來的最大劫難了。因為教育至此淪為階級重製的工具…,拉大貧富差距,讓有錢人從此獨佔各種資源,而窮人永遠只有在社會的下層繼續為生存而奮鬥,永無翻身之日。努力的人…,不見得能得到報償…,而那些有錢的人可以有最多的機會。能不能出頭的依據不再是看人的能力與努力,那些含著金湯匙出身的人可以站在別人的肩頭上繼續往上爬,而下層的普羅大眾,只能在生存的泥沼中…,試著爬出來。經濟、文化的弱勢不止沒有讓他們得到政府的幫助…,相反的,我們的政府目前正想要落井下石,還有什麼比這個更讓人覺得憤怒的呢?

Adolph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2) 人氣()

Close

您尚未登入,將以訪客身份留言。亦可以上方服務帳號登入留言

請輸入暱稱 ( 最多顯示 6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標題 ( 最多顯示 9 個中文字元 )

請輸入內容 ( 最多 140 個中文字元 )

reload

請輸入左方認證碼:

看不懂,換張圖

請輸入驗證碼